距離春節(jié)還有20余天,隨著時間的推移,玉米市場的利空氛圍愈發(fā)濃厚。港口玉米收購報價的回落,用糧企業(yè)的持續(xù)壓價,不愿出手的貿易商,對于農戶來說,整個下游充滿“惡意”,這個冬天有點冷,一有什么風吹草動,市場就會流出一批糧源給玉米的價格加壓。隨著農民售糧心態(tài)的松動,市場供應量將逐步增加,置身落價風暴的供應方該如何選擇?中國糧油信息網分析師周喆認為,年前或將迎來一輪上量高峰的沖擊,一些不宜保存的地趴糧應盡早處理,防止深陷落價泥潭中無法脫身,優(yōu)質好糧可以選擇搏一搏3月后的行情。
拍賣陳糧物美價廉,銷區(qū)港口備受追捧。雖然陳糧拍賣已經結束近兩個半月,但對玉米市場價格走勢的影響依然不見消退。陳糧的價格比新糧低,水分也比新糧低,只要糧庫保存得當,使用起來還是沒什么問題的,其物美價廉的特性在銷區(qū)及港口周邊市場備受追捧,破億的成交量不是短時間就能消化掉的,元旦前新糧惜售主動交出部分市場蛋糕,元旦后新糧上市面對陳糧的競爭又毫無招架能力,被迫交出更多的市場蛋糕,新糧的市場需求縮水,新季玉米走貨艱難,無力上漲。
用糧企業(yè)隔岸觀火,利空彌漫靜待落價。年前利空氛圍濃厚,供應壓力越來越大,而需求缺口卻越來越小。用糧企業(yè)自12月以來積極收購攢下了一定的家底,面對糧源充足,收糧環(huán)境良好的玉米市場,工廠選擇隔岸觀火,等待基層集中售糧,供應方自砸行情。受下游企業(yè)“不作為”的影響,手中有糧的農戶及貿易商成了被群狼環(huán)伺的肥羊,誰都不想成為填報狼群肚子的犧牲品,但時不待我,不得不選擇認栽走貨,減少損失。
漲時惜售落時觀望,走貨壓力節(jié)前爆發(fā)。玉米市場的供應端總是賣跌不賣漲,18年10月以來的玉米市場看似漲聲不斷一片火熱,但實際走貨量卻不大。而12月開始的下落走勢又很多供應方認為行情有落就有漲,依然不愿走貨。在這種漲也不賣落也不賣的心態(tài)之下,市場余糧比率比去年同期要多20%左右。早在11月的時候,我就在分析文章的預測以及同農戶的交流中就建議農戶售糧,但依然有很多人想要賭一賭(如圖1)。追逐更高的利益確實是人之常情,但盲目看多一旦沒有及時出手錯過高點,全民惜售帶來的只會是踩踏售糧的情形,年前的供應壓力越來越大。
(圖1)
隨著時間的推移,玉米的水分也在逐漸下降,但下游低迷的需求使得玉米的價格并沒有隨著水分的降低而明顯上漲,有黑龍江農戶表示,11月底的30水潮糧價格是1400元/噸,到了1月水分掉到25左右了,價格卻不增反降,只有1320元/噸還沒有貿易商想收,個別小糧販趁火打劫開出1200元/噸的價格,農戶根本接受不了,坦言只要有貿易商能給到1300元/噸也認了。玉米叫好不叫座,重蹈18年5月賓縣自然干不如3月潮糧價格的覆轍,落差之下農戶急于走貨,不再追高。
中旬開始物流開始降溫,到了小年前后基本跌入冰點,貿易商找車將越來越困難,運費會逐步上漲擠壓利潤空間,貿易商采購容易外發(fā)難度卻在上升,無明顯的利潤空間,收購積極性不高,停機的烘干塔成了“紀念塔”發(fā)揮不了作用,開機的則成了雷峰塔幫助農民上岸自己卻承擔風險。因此,雖然有一些貿易商已經開始收購建倉,但依然無法滿足這么大的上量,農戶外發(fā)困難,貿易商借勢發(fā)難,農戶不得不讓步走貨。
綜上所述,隨著春節(jié)的臨近,玉米市場購銷的熱度將不斷下降,節(jié)前的供應壓力越來越大,而市場需求卻不斷萎縮,競爭愈發(fā)激烈,極易形成越落越賣,越賣越落的局面。東北產區(qū)內部需求低迷,南方銷區(qū)飼料企業(yè)的備貨也將在1月15日前陸續(xù)結束,倉容有限的華北深加工企業(yè)面對南下的東北大軍也會順勢壓價收購,節(jié)前玉米價格下落走勢已成。面對利空彌漫的玉米市場,農戶需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選擇是年前出售還是年后出售。質量不好的二茬苗以及水分較大,過冬困難的地趴糧可以選擇年前出售,貿易商及農戶可以選擇收購/保留一些水分較低、質量較好的玉米,搏一搏市場3月后的玉米市場,陳糧庫存不足8000萬噸,國家去庫存壓力不大,再加上今年農戶售糧進度偏慢,提前拍賣的可能性很小。隨著春節(jié)前后供應壓力的釋放,3月后的玉米市場或將迎來回暖。欲了解更多玉米詳盡行情數據以及未來走勢,敬請持續(xù)關注中國糧油信息網的官方網站(http://www.tianemy.com)以及APP(http://www.tianemy.com/app)和微信平臺(graininfo)或可致電0451-88001128咨詢,成為中國糧油信息網的會員,享受更多特權。(中國糧油信息網 周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