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豐收季,但是如今稻農的臉上確看不到一點豐收的喜悅。2018年水稻購銷面臨形式非常嚴峻,托市政策啟動的時間推遲了,米企收購原糧態(tài)度也十分謹慎了,當下水稻境遇就猶如下一個玉米。中國糧油信息網分析師尹秀穎認為,未來稻價能不能漲就看以下二點了,托市收購力度及陳糧投放時間。
現狀農戶賣糧難問題凸顯
如今我國水稻主產區(qū)即將進入水稻收割高峰期,特別是東北產區(qū)。然而今年收割的形式不是很樂觀,以水稻種植面積最大的省份黑龍江為例,今年天氣情況不佳,整體呈先旱后澇的態(tài)勢。特別是水稻生長的中后期,連續(xù)降雨天氣使得新季水稻倒伏現象比較嚴重,其中以第一第二積溫帶最為嚴重,其中五常地區(qū)有部分農戶反映,部分地塊人工收割費已漲至600-700元/畝,無形中增加了成本,產量低若價格再低恐怕又是白忙活一年了。另一方面,不僅極端天氣使得稻子產量下降,同時也面臨著質量問題,稻子倒伏后持續(xù)的降雨死穗、掉穗的問題也比較突出,有貿易商向筆者反映,在哈爾濱周邊部分地塊水稻收益直線下降,部分賣濕糧僅能售價800-1200元/畝不等,這虧損已成定局。
南方雖然未出現與去年同樣的極端天氣,但也面臨著糧賤傷農的態(tài)勢。新季中晚秈稻自上市以來收購價格均低于托市價,以豐兩優(yōu)水稻為例,安徽產區(qū)主流收購價在1.17-1.23元/斤,質量為國標三等以上。湖北產區(qū)為1.15-1.20元/斤,均低于托市價,米企收購十分謹慎。不僅稻價低同樣還面臨走著流通難的問題,各地區(qū)嚴查公路超載問題,汽車運費面臨著水漲船高的態(tài)勢。
2018年水稻托市啟動已成定局
2018年水稻收購與往年大不相同,再難出現如以往的搶糧現象,大家紛紛表示市場收購主體減少了許多,實際證明政策的變化是主因,畢竟糧食購銷是個成本大利潤低的一個買賣。按照當前的形式托市全面啟動已成為大概率事件,10月10日以后將在南方秈稻產區(qū)率先啟動,東北三省將在11月1日以后啟動,屆時稻價將逐漸向托市價靠攏,整體稻價將呈穩(wěn)中趨漲的態(tài)勢,但是建議貿易商一定要及時掌握各地開庫的情況,畢竟今年是在符合條件的區(qū)域進行托市,且倉容是否充足也值得考慮。
當下米企需要吃“定心丸”
如果國家弱化收購職能,把重心向市場收購主體轉移,那么現在最要緊的是米企需要吃一顆定心丸。近三年以來我國大力推進去庫存是件好事兒,但持續(xù)5個月的陳糧拋售時間真的讓企業(yè)不敢貿然入市納新!怕賠錢!畢竟托市結束后陳糧又來了,新糧價格不占優(yōu)勢,又將被低價陳糧占據市場,工廠多為心有余力不足,筆者在和各企業(yè)中了解到,大量囤積原糧加工需要成本,若托市結束,陳糧拍賣提前,銷售底價一年比一年低,那豈不是庫存的稻子賠本賺吆喝,所以若后市銷售底價不再調整,企業(yè)無后顧之憂方可入市收購。
綜上所述,東北產區(qū)普通水稻價格或將低位運行一段時間,特別是新糧集中上市后稻價還要經歷一波小幅下調的過程,不過各地區(qū)大集團已陸續(xù)入市收購新糧(如上圖所示),其對稻價形成底部支撐,直至待國儲啟動后稻價將呈穩(wěn)中趨漲的態(tài)勢,但整體難超于托市價。然而優(yōu)質稻長粒香及稻花香仍有上漲的機會,陳米退市后,市場整體需求將向好,若糧質較好,可集中在元旦及春節(jié)前售糧來鎖定利潤。欲了解更多稻米行情數據以及未來走勢,敬請持續(xù)關注中國糧油信息網的官方網站(http://www.tianemy.com)以及APP(http://www.tianemy.com/app)和微信平臺(graininfo)或可致電0451-88001128咨詢,成為中國糧油信息網的會員,享受更多特權。(中國糧油信息網 尹秀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