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0月下旬,國內玉米市場價格行情依然處于上行通道。雖然沒有大豆一天漲200元/噸那么瘋狂,但這幾天華北的一輪沖刺,幾天也沖刺了100元/噸,沒那么亮眼,但每一步都踩的很踏實。以至于有些老哥發(fā)出感慨,現在的玉米行情還用看?每天早上打開手機都不用多想,各種軟件、報價群都是上調的信息,有男足誰都打不贏那味了。反向的。上漲行情大家都已經習慣,主要是連續(xù)的上漲讓一些貿易有些恐高,農戶什么價格賣都覺得虧,需求方做庫存舉步維進,大家的關注點都集中在玉米價格會落嗎?能大落嗎?中國糧油信息網分析員周喆認為,玉米行情底部堅挺,頂部難尋,關注近期的供應節(jié)奏。
缺口論仍在發(fā)酵,玉米版搶口罩
2月到4月那陣,口罩的搶手程度大家一定記憶猶新。大家都擔憂自己不夠用,都一擁而上的去搶購,口罩價格水漲船高,還很難買到,多少人倒賣口罩賺了大錢,如今的玉米市場也有點這個意思。缺口論依然是支撐當前行情走強的依據。
據農業(yè)農村部信息中心和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2020-2021年度的玉米產量將達到2.65億噸,比上一年增加了400萬噸 ,但是,2020-2021年度玉米國內消費量的預測值較2019-2020年度增加了1300萬噸至2.93億噸,預計2020-2021年度的玉米需求缺口為2800萬噸。
大家都對后市有預期,都認為會缺糧,需求方本著死道友不死貧道的思路,誰也不想成為青黃不接時期沒糧生產的那一個,掀起搶糧大戰(zhàn)。貿易商也積極囤糧,成本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自己能不能做上一定的庫存,反正未來是缺糧的,短期內與下游報價的不匹配無所謂。
東北農戶等頂部,何時賣成煩惱
按照目前的行情來看,各種農產品的收益都很客觀。記得9月時候和一個飼料廠老哥聊天說過,今年農戶可能不會惜售,已經超過他們的預期了,應該關注中下游的節(jié)奏。那時候還沒有開秤行情,預判黑龍江的開秤還是30水1600元/噸,這個價格在當時同農戶交流的時候,得到的反饋是要是這個價格好了。
如今黑龍江部分地區(qū)30水標準的價格已經突破1800元/噸,并且行情還給市場一個明顯的頂部,農戶賣糧有些猶豫,何時賣糧成了很多農戶幸福的煩惱。當然,今年的收割進度普遍偏慢,很多農戶擔憂后期上市量增加后,價格會不會落,恐高的心理開始占據主流,只不過心中尚有一絲僥幸心理,還想在等等。近期又要有一輪雨雪天氣,很多農戶和貿易商的精力水稻和大豆這邊,玉米的有效供應量始終提不起來,也給行情上漲提供了支撐。
北方港口在上次沖上2500元/噸后就有些乏力了,像港內的大集團,收購報價僵持在2490-2500元/噸的價格上有一段時間了,似乎之前想放棄的進口玉米做頂的理論還可以再頂班一段時間。東北地區(qū)的行情走向需要注意供應端心態(tài),理論上接近11月時,隨著收割進度的推進,供應量會增加,然后價格小幅下落。
山東漲價堵窟窿,工廠嘗試造頂
被東北市場背刺了一波,四處漏風的華北市場不漲不行了,開啟反擊模式。山東為代表的華北市場在上周末有一輪集中發(fā)力,收購均價達到2500元/噸以上的價位。天氣開始轉好,市場供應也有復蘇的跡象,看網上發(fā)布的工廠采購信息,收購量有了明顯的回升。有說法講,玉米好賣,農戶晾曬玉米不積極,市場大水分潮糧居多,工廠也不敢做庫存,容易壞。然后,開始有快速壓價的廠家了,似乎是想嘗試造頂,給供應方明確當前階段行情的高點在哪里,敦促供應方賣糧。價格已經漲到很多人滿意的價位了,工廠也營造了高位回調的氛圍,雖然很多媒體平臺在暢想2800元/噸的可能性,但比起文章如何眼球,現貨中的主體還是盈利為目的的,落袋為安賺取利潤才是上策。
綜上所述,目前各方看漲,需求端想搶,中間商想囤,供應端不知道啥價賣好,帶著玉米價格走勢走上了看漲搶糧的路一去不復返。不過目前基層的玉米終究還是數量偏多,短期內北方港口的沉寂,山東市場開始出現回調個例,都說明近期處于高位的玉米價格有回落的風險,持糧主體恐高也正常。不過往遠點看,到春節(jié)的這段時間的玉米主體還是依舊偏強的,沒什么特別強的利空因素,萬一國家隊收儲呢,疊加之后跟上來的春節(jié)備貨,搞不好又搞出來個新高。大環(huán)境圍繞缺口做文章,那價格就不好落。不過連續(xù)的上漲勢必遏制需求對國產玉米的需求,國產玉米價格繼續(xù)突破,水稻、小麥及進口谷物就香了,所謂缺口慢慢就堵上了。欲了解更多玉米詳盡行情數據以及未來走勢,敬請持續(xù)關注中國糧油信息網的官方網站(http://www.tianemy.com)以及APP(http://www.tianemy.com/app)和微信平臺(graininfo)或可致電0451-88001128咨詢,成為中國糧油信息網的會員,享受更多特權。(中國糧油信息網 周喆)
特別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