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大豆農、糧商熱切的期盼中,中儲糧2022年新季大豆各地收購價格相繼出爐。不負期盼,中儲糧收購底價高于企業(yè)糧庫,強有力的支撐起新豆市場價格。但各地糧商表示,盡管中儲糧這邊給出了市場保底價格,但是高蛋白優(yōu)質豆源未來走向市場的利潤更為可觀;鑒于不是所有地區(qū)都有收購糧點,運費仍是更重要的問題所在,低蛋白豆源銷售渠道匱乏,后市何去何從,還值得我們深思!
產區(qū)“窮途末路”未可知
在東北產區(qū)連續(xù)偏弱的局面下,中儲糧高價開啟收購,意圖其實已經非常明顯了,那就是要在穩(wěn)住新豆價格的同時,力挺新豆價格,最為明顯的就是內蒙古地區(qū)新季大豆。在中儲糧還未出具收購價格之前,內蒙古地區(qū)新豆價格普遍偏弱,鑒于地理位置原因,部分地區(qū)新豆外發(fā)裝車價格較其他地區(qū)低至0.05元/斤。中儲糧收購價格一出,部分價格也小幅上調,利潤空間更為可觀。
但是今年黑龍江產區(qū)新季大豆蛋白低,顆粒小使得今年東北產區(qū)的豆農和糧商信心略顯不足,盡管現階段中儲糧收購價格公布,但是入庫率并不高。據了解,多數地區(qū)糧商們對于送往糧庫的運費及篩糧成本估算,利潤可以說是微乎其微,甚至倒掛。本月中儲糧拍賣6次,流拍3次,成交3次。其中,成交的標的主要是2017年嫩江地區(qū)的陳糧,主要由于當年糧質較好,顆粒飽滿偏大,正好可以彌補今年新豆的不足。另有廈門地區(qū)購銷雙向大單成交,單個標的競拍10000噸,主要還是由于出庫價格便宜,入庫價格比較有優(yōu)勢,所以成交率較高。中儲糧拍賣也小幅下調了底價,但是多數地區(qū)還是處于流拍狀態(tài),新豆大面積上市,市場價格偏弱,所以參拍者競拍意愿并不強烈。
東北產區(qū)近期高蛋白需求量較大,但是市場現貨流通滯緩,農戶惜售心理進一步升級,糧商采購困難,市場呈現僵持狀態(tài)。外加今年種植面積大,單產較高,當前多數地區(qū)已經完成全面收割,這樣一來,市場供大于求的局面更加明顯。難道說今年新豆后路就這么被阻礙了嗎?其實不然,盡管今年乍看供求關系不對等,但是鑒于今年進口豆價格高位,且遲遲未到港,國內榨油廠庫存稀缺,急需國內新豆補庫,而且今年新豆油脂較高,所以油廠間接的分擔了一部分新豆量產的壓力,這樣供求關系逐漸得到平衡。所以今年新豆后市不比過于憂慮,未來即便是低蛋白的新豆也是有處可去的,新豆價格還是會穩(wěn)中偏強的。
銷區(qū)“春暖花開”待升溫
中儲糧收購價格出爐這個“豆圈”大事件,不僅影響著東北三省一區(qū)的新豆底價,也對關內各個產區(qū)價格有著很深的影響。之前,豫、皖地區(qū)新豆價格不斷下滑,甚至有個別糧食開玩笑說:“現在這新豆價格都快趕上進口豆價了!”確實,前期新豆上市不久,該地區(qū)豆價階梯式的下滑,最低凈糧外發(fā)裝車價格為3.05元/斤。那時的豆農和糧商們對后市擔憂不斷,甚至有人認為當地豆價還會繼續(xù)下行,更有甚者開始調整收購策略,轉向其他糧食品種。但現階段,隨著水分逐漸接近正常值,中儲糧的收購底價支撐,使得近期價格小幅回暖。現在過比重裝車價格為3.1-3.15元/斤。所謂買漲不買跌,近期銷區(qū)市場采購積極性不斷提高,部分糧商開始積極擴建庫容,前期水分偏大的新豆也基本已經出貨完成,加工廠開機率提高,走貨速度也進一步提升。
當前湖北地區(qū)還是處于有價無市的狀態(tài),部分糧商采購豫、皖地區(qū)新豆來擴充庫存,供應下游需求客戶。未來當地新豆價格看弱,走貨困難。江蘇地區(qū)新季黑臍也開始少量收割上市,現階段水分偏大,價格不穩(wěn),前期上市的大白皮價格逐漸穩(wěn)定,但鑒于今年新豆數量較多,當前豫、皖地區(qū)的價格、交通優(yōu)勢明顯,后期高蛋白大豆價格或會受到影響。但是隨著市場緩慢升溫,走貨速度逐漸加快,大豆市場下跌停止,上漲已經到來,新豆后市整體還是被看好的。
進口“風雨飄搖”路漫漫
國內新豆市場經歷了低谷期后,迎來了春天,那進口大豆的春天還有多久可以到來呢?當前,我國進口大豆庫存持續(xù)收緊,豆價保持高位穩(wěn)定。到港的船只時間一次次延后,預計11月會少量到港,但密西西比河運輸問題依舊是大家關注的重點。盡管近日報道當地有降雨來襲,但是當前這個季節(jié)降雨量較少,即將迎來枯水期,少量的降雨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此問題,是能是緩解。據了解,美國大豆價格上漲,現貨市場上終端需求強勁,美聯儲在11月舉行的下一次會議上似乎可能堅持加息0.75個百分點,但有可能會考慮減少未來的加息規(guī)模,進口大豆運輸成本和采購成本還將是提振進口大豆價格的關鍵。所以說,未來進口豆價大幅下降的可能性較小,對國內大豆的市場擠兌或將看弱,后市路漫漫,把控市場價格還是質量或將是港口貿易商們思考的關鍵。
綜上所述,“豆圈”經歷了大起大落后,新季大豆后市之路還需要我們一步步去探究、發(fā)掘。盡管當前全國疫情不斷,部分地區(qū)交通受限,市場需求較弱,但這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進口大豆和國際現狀強有力的支撐,國家政策調控,實時關注農業(yè)農情為我們保駕護航,新豆價格也迎來了止跌上漲。綜合各方因素考量,持糧主體不必過于憂慮后市,建議適當調整心態(tài),適量采購,少進慢補,切勿盲目跟風。欲了解更多大豆行情數據以及未來走勢,敬請持續(xù)關注中國糧油信息網的官方網站(http://www.tianemy.com)以及APP(http://www.tianemy.com/app)和微信平臺(graininfo)或可致電0451-88001128咨詢,成為中國糧油信息網的會員,享受更多特權。(中國糧油信息網 劉佳/審稿 尹秀穎)
特別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