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正月初五,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破五,在這一天有祭神送窮開市的習俗,雖然昨天就有人迫不及待的開始搶過路財神了,不過初五才是傳統(tǒng)人們開始外出活動的節(jié)點,大多在初五送窮接財神,北方地區(qū)還要吃餃子,南方地區(qū)則是湯圓。隨著初五的到來,市場開始出現(xiàn)復蘇的跡象,在節(jié)前被寄予厚望的玉米在節(jié)后能否如期迎來開門紅?節(jié)后的價格走向會是一個怎樣的趨勢?中國糧油信息網分析師周喆認為,由于市場活力恢復的緩慢,節(jié)后初期,需求端漲價刺激市場。但難以持久,市場依然有下行的壓力。
市場購銷回暖慢,供應暫時短缺。雖然初三過后就有工廠恢復收購了,一些貿易商也陸續(xù)開秤掛牌,但由于傳統(tǒng)的售糧習慣所致,市場購銷積極性的回暖將是一個十分緩慢的過程,全面復蘇甚至要等到正月十五后。除非這期間有外力刺激,諸如氣溫回升玉米保存情況堪憂,下游暴漲,多方搶糧哄抬價格等。節(jié)后供應暫時乏力,開收的工廠不敢落價與港上個別公司高價收購就是最好的體現(xiàn)。不過,從節(jié)前同各地貿易商的交流中發(fā)現(xiàn),受政策影響,今年貿易商購銷恢復的時間要早于往年,賭后期政策落地。而由于擔憂氣溫快速回升,農戶的售糧意向也要比去年節(jié)后同期強,玉米市場購銷恢復時間會早一些。
市場余糧總量大,供應壓力較大。雖然市場有一個短期的供應短缺,但玉米供應方的整體實力依然不容小覷。據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發(fā)布的數(shù)據,截至到1月31日,玉米累計收購量為6221萬噸,同比減少1418萬噸。也就是說,節(jié)后要處理的玉米總量要比去年多,且多出來的份額主要集中在東北地區(qū),這就意味著市場想要復制18年2月底期間的暴漲行情難度很大,會受到東北玉米的掣肘。
市場需求不明朗,等待政策引導。供應端有壓力,對需求端施加的壓力就更大,如果需求端的需求量能夠同供應量所匹配,那玉米的價格還是會慢慢向好的。但結合實際來看,生豬養(yǎng)殖受非洲豬瘟的影響規(guī)模縮減,對玉米的需求不斷萎縮,雖然有科研單位找到4個疑似靶點,但時間不等人,節(jié)后的補欄意愿低迷是板上釘釘?shù)氖?。深加工方面,東北產區(qū)的深加工企業(yè)庫存充足,個別工廠甚至在電視媒體上聲稱自家?guī)齑婺苡玫?span>5月,可見其自信。其他產區(qū)的深加工企業(yè)縱是有節(jié)后需求,也獨木難支。市場需要政策來強行撕開一個需求缺口,1月24日的文件雖然畫了一個大餅,聲稱節(jié)后會有政策作保,會引導各單位、企業(yè)收糧來確保農戶的收益,一旦信號釋放,中間商就會動起來分流供應對玉米價格的壓力。但政策靴子一日不落地,市場就一日沒有支撐,玉米上漲靜待政策實錘。
中美關系亂如麻,進口不容忽視。1月底的中美談判并沒有什么進展,在美方的咄咄逼人之下,中方會如何抉擇不好預判,2月中旬談判結果需要重點關注。從之前流出的消息來看,美方在高新技術,農產品上有大做文章的打算,一旦中方同意,玉米及相關的產業(yè)受到影響不可避免,未來在進口谷物、進口玉米副產品等方面的壓力不容忽視,對國產玉米的價格走向有一定的利空影響。
國家思路難揣測,大漲空間有限。節(jié)后的市場,政策會成為價格變動中不可忽視的因素之一,但是國家的思路卻難以讓人揣測。從“秋糧收購的通知”來看,國家方面要保障農戶的收益,玉米肯定是節(jié)后政策落地后受益的一方,價格上漲是必然的。但從國家這幾年的鐮刀彎政策以及1月10日“大豆振興計劃”來看,國家對調整種植結構的步伐依然沒有停止,這就涉及到一個吸引農戶放棄玉米種植大豆的引導過程,玉米的種植收益定會受到限制,價格就算坐著政策紅利快車有所上漲,漲幅也將是有限的。
綜上所述,春節(jié)算是過去了,市場將重回喧囂,但由于年味很難快速散盡,玉米的供應能力需要一個緩慢復蘇的過程,諸如山東、港口這類有需求的下游用糧方將漲價刺激市場回暖。但基層余糧過多,尤其是東北產區(qū)的農戶,這使得節(jié)后的供應壓力依然巨大,需求端承壓或將導致價格下行,需要政策上引導力量分流壓力,一旦政策靴子落地,價格將迎上漲。欲了解更多玉米詳盡行情數(shù)據以及未來走勢,敬請持續(xù)關注中國糧油信息網的官方網站(http://www.tianemy.com)以及APP(http://www.tianemy.com/app)和微信平臺(graininfo)或可致電0451-88001128咨詢,成為中國糧油信息網的會員,享受更多特權。(中國糧油信息網 周喆)